圖100 : 離乳仔豬下痢、呼吸障礙症候群

台灣養豬的型態中有專門飼養肥育豬的所謂肉豬場。肉豬場的豬售來源不一定來自單一的豬場,常見的是來自不同豬場或購自傳統的小豬拍賣市場。圖中所示係南豬北運的景象,從南部地區蒐購離乳仔豬後,再透由長途運輸運至中北部的肉豬場。長途運輸後仔豬常因緊迫而進入新場不久後即呈現症狀發病死亡。其中下痢或呼吸障礙是最常見到的病徵。

圖101 : 離乳仔豬下痢、呼吸障礙症候群

離乳豬移入保育舍 2 -3 天後常見豬群精神沉鬱、倦縮或呈腹式呼吸,俗稱“扇肚尾”或呈下痢狀,此乃離乳豬因緊迫致使免疫機能不良。若保溫、通風、密飼、環境衛生惡化,則於短時問還可能見到豬瘟病毒、沙氏桿菌、鏈球菌、嗜血桿菌等感染疫情。

圖103 : 離乳仔豬下痢、呼吸障礙症候群

如何克服或減少哺乳豬離乳後心理恐慌的緊迫是重要的課題。圖中顯示使離分娩欄間有活動夾欄設備。當哺乳豬準備離乳前一週即打開此一活動夾欄,同批離乳的仔豬在被迫離開母豬前能互相認識、習慣彼此問之關係。此外,乳時也要先移開母豬讓仔豬群在同一分娩舍先習慣沒有母豬的情況下再聚集 4 - 5 天的時問最後再一起移至保育舍。則有助於降低離乳保育豬之緊迫反應。

圖104 : 離乳仔豬下痢、呼吸障礙症候群

離乳後1 週齡內仔豬的小腸組織相。有生理性小腸絨毛萎縮的變化和離乳後仔豬下痢有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圖中所示是未離乳前的 2 週齡左右的小腸的絨毛(上圖)而離乳後 5 天左右離乳豬常見其絨毛長度萎縮變短(下圖)。近觀時則見腺窩變長、活性增高、分泌增加、促進下痢,此時小腸消化酵素活性不足,故更易導致絨毛萎縮的絨毛萎縮的仔豬發生生長遲緩及下痢現象。

圖105 : 離乳仔豬下痢、呼吸障礙症候群

降低離乳仔豬下痢的方法是在哺乳豬早期即行誘引仔豬吃教槽料。進教槽料將有助於離乳後小豬分泌分解醣類所必須的酵素。圖中所示是哺乳備有的教槽料。通常大多在 1週齡前即嘗試誘食。現場上常發現教槽料餵飼問越遲緩如 3 週齡或離乳前再予以餵飼,則越常引致豬隻因腸道酵素不活化呈現下痢現象。

圖106 : 離乳仔豬下痢、呼吸障礙症候群

台灣各養豬場的保育豬死亡率偏高,因而業主皆在尋求改善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新興的養豬技術即是早期離乳法(SEW)。此新技術國外學者相當推崇,謂有助於降低母豬病原的循環污染如減少 PMWS 、 PRRS 等保育期問好發的疾病。圖中所示是實行 3 週齡早期離乳豬在保育舍內的設施。為因應早期離乳豬尚未能使腸道腺體嶺育完全,而不能消化以玉米及黃豆為主的飼料;分泌消化六種醣類必須的醉以致於不接近母乳的成分為主。故必須有特殊營養的酊方。此酊方當然以越又本廄舍是陰壓式設備能使得廄舍內維持在恆定的溫度攝氏 28 度外,又發的機會。清除舍內不良氣體-NH3, ,維持空氣的新鮮度,減少PRDC爆發的機會。

圖107 : 離乳仔豬下痢、呼吸障礙症候群

離乳 1-2 週的保育舍豬隻,若加強保育舍的設備度。圖中所示即是保育舍中以瓦斯為於仔豬的穩定成長。源的大型保溫燈有助於豬群的保健程冬季時好的保溫有助

圖108 : 離乳仔豬下痢、呼吸障礙症候群

保育舍的豬群若做到同批統進統出的管理將有助於育成率的提升。圖中所示即統進統出的保育舍。空舍時澈底清潔廄舍的各個角落再進行消毒將使得廄舍內的病原污染量降低以減少豬隻感染的機會。

圖109 : 離乳仔豬下痢、呼吸障礙症候群

飼料輸送管及飼料糟呼吸障礙症候群、飲水糟等是病原滋生的重要地方,應隨時保持清潔。乾燥圖巾所示的飼料糟可見有多量殘餘的飼料及污垢物附著,如不經常保存、乾淨很容易使黴菌滋生進而產生黴菌毒素而降低豬群之蛋白質利用率,引發豬群生長遲緩、免疫抑制甚至引致母豬動情素的釋放而發生假嶺情的現象。

資料來源:張聰洲、林正忠、簡茂盛、李維誠、蔡信雄。2006。實用常見豬病防治圖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